首页次元那五!章节

那五 附录(11)

推荐阅读: 我的父亲叫灭霸 贴身狂少 魔天 乡野小神医 大叔,不可以 修罗武神 赘婿当道 逆天邪神 龙王殿 然后,爱情随遇而安

惟独有一处细节可以商量一下。书中开头,那五的爹福大爷爱唱京戏。琴师胡大头给他吊嗓,为了讨好福大爷,“常常是福大爷刚唱一句:‘太保推杯换大斗’,他就赶紧放下弓子,拍一下巴掌喊:‘好!’喊完赶紧再拾起弓子往下拉。”作者在这里有明显的疏漏,拍巴掌必须用两只手,这就不仅要“放下弓子”,连整个胡琴都得放下才能拍巴掌。一般说来,胡琴拉起来不宜中断,琴师喊句好却是可能的。旧时戏馆里捧场的采声主要是叫好,拍巴掌似乎是后来外国传来的新规矩。不知我说的对不对?当然,这只是无关重要的真正的小节。

(还有,那五该是那家的老五吧?从老大到老四哪里去了?该不该交代一下好?)

使我佩服的不仅是前面讲到的那些,也不仅是刻画人物性格个个灵活生动。尤可贵者在于作者用平心静气的态度、不动感情的口吻讲故事,信笔写来有如行云流水,而层峦起伏,美不胜收。虽然冷静却掩盖不住一种自然流露的幽默感,这种幽默感正是老北京人的生活本色。读《那五》自会联想到可敬可亲的以写北京人为专长的老舍先生,先生死而有知,他会满心欢喜地看到邓友梅这样大有作为的一代。

吴祖光

①女人背在身上的装饰品。

①下围棋的术语,堵住的意思。

①“烧刀子”——白干酒。

①一个点,最小的数称“眼候”。

①邓友梅:《谈短篇小说创作》,载于《山东文学》198年第5、6期。

①鲁迅:《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》。

②邓友梅:《〈寻访“画儿韩”〉篇外缀语》,载于《小说选刊》198年第期。

①邓友梅:《〈寻访“画儿韩”〉篇外缀语》,载于《小说选刊》198年第期。

②恩格斯:《致玛·哈克纳斯》(1988年4月初)。

①《访邓友梅谈〈那五〉》,载于《新观察》198年第7期。

①鲁迅:《中国小说史略》。

②邓友梅:《谈短篇小说创作》,载于《山东文学》198年第5、6期。

①邓友梅:《谈短篇小说创作》,载于《山东文学》198年第5、6期。

①《敬爱的周总理多么关怀青年一代呀!》,见《怀念敬爱的周总理》,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年版。

null

全书结束!(未完待续)